跨境“云解纷”,一次也不用跑!

更新时间:2025-03-06 已浏览:386 文章来源:新闻办

“法官,没想到不用两地奔波就能拿回我这笔钱,太感谢你们了!钱已经收到了,我申请撤诉。”近日,远在香港的梁老太向惠来县人民法院法官打来电话分享喜事,电话那头,七旬梁老太语调高扬,快乐似乎顺着电话洋溢了整间办公室。

梁老太意想不到,法官巧用线上方式“云调解”,6年纠纷一朝成功化解。

这起合同纠纷还得从2018年说起。当年,梁老太预付1万元现金,委托小甲购房。但小甲后续并未完成梁老太的委托事项,且拒绝退还款项。经梁老太多次催要,小甲才退还400元,剩余的9600元仍是拒绝退还。梁老太遂将小甲诉至法院,要求小甲返还款项及利息等。

打破常规快送达,

破解“送达僵局”

“法官,原告留下的电话打不通,诉讼文书无法送达。”办案人员发现,梁老太长居香港,其预留的手机号码始终无法打通,电子送达亦无法送达,案件一时难以推进。

考虑涉外司法委托途径送达需耗时1~2个月,而梁老太年事已高,案件拖得太久对其生活影响较大,办案人员决定从案卷材料入手,寻求其他可以与梁老太取得联系的途径。

通过再次查阅证据,办案人员发现梁老太与被告小甲两家曾系世交,或许能通过被告与梁老太取得联系。办案人员当即决定联系小甲。

“不要再打电话给我!”对于法院的来电,小甲很是抗拒,表示自己已为梁老太买房这事尽心尽力。

“这件事如今你们双方各有各的说法,我们也是希望大家能坐下来一起把事情聊开。”法官向小甲解释道。

通过多番沟通引导,小甲向法院提供了梁老太亲属联系方式。办案人员通过亲属成功联系到梁老太本人,最终成功将诉讼文书送达,破解了“送达僵局”。  

耐心沟通解心结,

“零接触”快速案结事了

与梁老太取得联系后,法官了解到目前梁老太在香港独居且是残疾人,便提议添加梁老太的微信,线上沟通,避免其两地奔波。

“这笔钱本来就是梁老太让我帮她买房子的费用,我也有去看房源,最后没有合心意的房子,我也没办法啊。”小甲说。

“法官,我当时给他的钱,是委托他帮我买房子的订金,事情没成,理应退还给我。”梁老太对着办案人员大吐苦水。

“哪有,这笔钱就是梁老太自愿给我的其他费用,并没有说明是订金!”小甲亦满肚子委屈。

虽然双方情绪较为激动,但根据梁老太提供的聊天记录,小甲曾承诺还款,案件事实较为清晰,梁老太与小甲又曾有交情,调解基础良好。办案人员决定采用“背对背”模式,以调解化解纠纷。

办案人员一方面耐心安抚梁老太的情绪,另一方面将梁老太残疾独居且前段时间曾住院的情况告知了小甲,劝导其换位思考,理解梁老太的急切心情和面临的困境,同时也向小甲阐明案件情况,讲清其拒不还款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最终,经过法官与双方多番释法明理,梁老太与小甲同意以调解解决纠纷。办案人员也迅速厘清双方在还款金额、利息计算等方面的分歧,形成了一个“既帮助一方实现了债权,又最大程度帮助另一方降低诉讼的不利影响”的双赢调解方案,并促成小甲一次性付清款项。

至此,这起跨境纠纷在一个月内得到快速化解,“零接触”实现案结事了。

 

来源揭阳日报

记者黄燕丹

通讯员林敏梅 吴惠心 林睿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