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榜民:群众利益无小事,件件都是关键事

更新时间:2022-01-18 已浏览:1186 文章来源:原创


“一次成功的调解往往比一次依法的判决更有利于化解矛盾和实现正义。”这是揭阳市揭东区人民法院白塔人民法庭庭长谢榜民的法律信条。今年是他进入法院工作的第30个年头。长期扎根审判第一线,谢榜民将调解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每年审理案件的调解撤诉率均达50%以上,他是群众口中明辨事理、用心解纷的“和事佬”。

 

急当事人之所急

才能想当事人之所想

白塔法庭管辖范围内有5个镇,地域广、人口多。3年来,谢榜民的足迹遍布这里的山山水水,乡里乡外许多人都知道白塔法庭有位“和事佬”庭长。

揭东盛产竹笋,远近闻名。去年2月,山地承包人李某与笋农洪某因山地承包问题发生纠纷闹到了法院。李某以洪某违约支付承包款为由,请求解除合同并收回山地,追收拖欠的承包款及违约金。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案子来到了谢榜民的案头,他不敢马虎,第一时间带着助理深入山地现场踏勘,找到当事人了解具体情况,并联系镇、村干部共同组织双方调解。


谢榜民调查竹笋生长情况

原来,经村委会同意,原承包人蔡某于2018年将涉案山地转让给了李某,承包期至2052年。而洪某则于2010年10月从蔡某手中转包了部分山地,承包期至2022年11月。

“我没有违约!”洪某辩称,他与蔡某所签合同尚未到期,本要交纳承包款却因找不到蔡某而未交,并非不交。“多年来,我与家人住在山里,种植加工生产腌制笋产品,还养殖畜禽鱼类等,已经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人力。”

李某则表示,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他已对该处山地进行规划设计,准备引进投资开发集种养观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

 

谢榜民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

案子反复多次调解均陷入僵局,双方互不退让。

当时正是竹笋收成季节,洪某家受疫情影响竹笋腌制品未能上市,均堆放在山地腌制池中,李某的工程总体进度也因山地纷争一再停滞。

谢榜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耐心与双方当事人权衡利弊,提出一个折衷方案:双方解除承包合同,但李某要腾留时间让洪某销售农产品,并帮其解决临时租住地问题,同时边修路边建设,逐步推进工程。二人欣然同意该方案,最终握手言和。

 

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对待调解工作,谢榜民常言,除了要全面了解事实,准确找到调解突破口,采取因人而异、因案施策的调解方法开展工作,更重要的是“一碗水端平”居中调解,才能让双方都心服口服。

 

让纠纷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双方有了纠纷,从本质上来说,无论输赢,都没有完全的赢家。”如何让纠纷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在谢榜民看来,调解是“最优解”。

原告小李与被告小谢是同校初中生,因发生口角,小谢将小李打伤,导致小李住院治疗。事发后,学生家长及校方等因救治费用和赔偿问题产生纠纷,多次协商无果,小李在父母陪同下到法院起诉,要求小谢及其父母、学校赔偿经济损失3.6万多元。


虽然这是一起普通的校园伤害赔偿纠纷,但是事关在校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谢榜民认为案件如果走诉讼程序,很可能会影响两个孩子的学习生活,甚至造成学生间关系恶化,也不利于学校的教学管理秩序和稳定。

“必须把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经过研判,谢榜民指导诉前联调工作室联系当地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成立联调小组,为双方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背靠背”做调解工作,渐渐冰释矛盾促成和解,小谢家长和学校一次性支付小李赔偿金9000元。


一场涉未成年人的校园纠纷在一周内得以高效圆满解决,小李、小谢顺利回归了正常校园生活。

 

每一次调解都有“千千结”

去年11月份,谢榜民受理了一宗分家析产案。继母与继子女对簿公堂,打起了官司。

这是原告王某第二次起诉。半年前,王某曾提起赡养费纠纷诉讼,法庭判决3名继子女每月付给其赡养费。可是没过多久,继子便将家中楼房更换了门锁,不再给王某居住。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王某再次起诉请求分割家庭共有财产,包括上述楼房及一间老屋。


谢榜民开庭审理案件

“家事纠纷要尽量弥补裂痕,修复亲情,维护家庭和谐稳定。”案情并不复杂,但若简单下判,一家人的心结无法解开,谢榜民决定进行诉前调解。

他发函委托市万馨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协助调解,与调解员多次上门走访、现场做工作、“背靠背”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释之以法,王某与继子女最终达成协议。

如今,王某与继子女心结已解,一家人生活重归和谐美满。


谢榜民常在法庭外奔波,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推动矛盾纠纷在源头化解,久经风吹日晒,他的皮肤越来越黑,但他与村民的关系却越来越近。他说:“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解开缠绕在当事人心间的千千结,促进社会、家庭的和谐进步,我感到无比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