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法院河婆法庭:立足山风客情 绘就诉源枫景
河婆街道位于揭阳市揭西县。传说有一位姓何的老婆婆在此搭起一座茶寮卖擂茶,她热诚待人,乐善好施,当地人遂将此地取名“河婆”以纪念她。 近年来,揭西县人民法院河婆人民法庭庭长、“最美基层法官”陈玉娜带领着全体干警,积极传承和弘扬“何婆”真诚待人、以和为贵的精神,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全面融入“1+6+N”社会治理工作格局,让更多案件止于未诉、化于未发,努力绘就一番诉源治理“新枫景”。 2024年,河婆法庭被确定为揭阳市“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示范活动示范点,获评2023年度揭阳市“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先进典型。 法庭联动村委源头化解九年纠纷 “深深为法官主动作为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向法官的辛苦工作表示感谢。”河婆街道新楼村村委会为何向河婆法庭发来了一封感谢信? 事情要从一宗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说起。2015年7月17日,河婆街道新楼村村民老刘与驾车的张某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受伤。 医院治疗期间,张某先行垫付了医疗费5.3万元。后续老刘要求张某赔付护理费等7万元,张某认为赔偿金额不合理,让老刘走法律程序解决问题。但老刘认为打官司费钱又费力,不愿通过诉讼解决问题。 由于问题悬而未决,多年来,老刘家属经常到张某经营的水果店闹事,张某多次报警,双方矛盾愈演愈烈。老刘家属希望通过村委会解决赔偿问题,但张某因老刘家属多次闹事拒绝协商赔偿,村干部也感到十分棘手。 2024年2月,河婆法庭张朝辉法官团队因办案到访新楼村村委会,村干部邀请法官共同为双方心结“把脉开方”。 考虑到交通事故距今已9年,问题再拖下去可能进一步激化双方矛盾,且老刘无法自行准备起诉材料、抗拒走诉讼程序,法官二话不说答应协同村委帮双方进行调解。 调解过程中,老刘家属情绪激动,提出“张某故意拖延赔偿,至少要赔7万。” 而张某认为当年已垫付医疗费,且当时车辆有保险,“如果老刘及时到法院起诉,是可以由保险公司足额赔偿的,我只同意赔偿3万。” 因双方调解方案的预期金额差距过大,张朝辉和村干部决定分头开展调解。 “现在提起诉讼,可能会存在诉讼时效问题,且这么久了证据保存可能也不完整……”他们一边与老刘及其家属释明法理,分析利弊;“老人家年事已高,你也多包容理解……”另一边,从尊老助老的角度劝说张某酌情提高赔偿金额。 经过法官和村干部耐心细致的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张某当场赔偿了老刘4.3万元,双方终于握手言和。 将人民群众一件件“烦心事”在前端化解,正是河婆法庭通过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联动机制,促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的缩影。 近年来,河婆法庭坚持突出基层法庭调纠解纷的一线优势,联合辖区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村委会等多部门力量打造矛盾纠纷多元综合化解机制,建立“法庭+村居委员会”常态化联络工作机制,联合河婆司法所、河婆街道六一村创建“无讼村社”,与河婆派出所、河婆司法所建立“庭所共建”联动联调长效工作机制,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 能动巧解快递小哥“薪”事 “感谢调解员,签了调解协议,工资有了着落,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 原来,张先生等12名快递派送员受雇于揭西某货运服务部。2023年5月,货运服务部因经营不善退出快递业务,拖欠了张先生等人工资5000元至1.31万元不等。 辛苦工作薪酬却无着落,经多次追讨无果,12名快递员将该货运服务部及其法人刘某、李某诉至河婆法庭。 河婆法庭初步审查认为这批纠纷事实清楚、案情简单,为尽快化解纠纷,决定将这批纠纷引入诉前调解。 然而,部分快递员一开始并不同意调解,称多次被骗,担心调解之后被告依旧不还款。 “诉前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后均有法律效力,对方不履行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调解员一番释法明理,最终快递员均同意进行调解。 “资金周转困难才拖欠工资,实在没办法一口气付还工资。”
调解员与货运服务部法人刘某联系时,刘某如是表示。 对此,调解员建议刘某做个分期还款计划。刘某表示每月最多归还每个快递员500元。 “每月归还500元?太少了,我岂不是要27个月才能把钱全部拿回来……”被欠款最多1.31万元的快递小哥提出,至少每月归还800元。 刘某则称还有其他贷款和债务需要偿还,每月需支出2万元左右,根本无力承担。 双方僵持不下,调解陷入僵局。 “大家都不容易,将心比心,看看能否各退一步。”调解员再次做起双方的思想工作。 “这样,刘某每月拿出6000元左右,按快递员人数均分,欠款金额少的快递员会先得到清偿,剩余快递员继续每月均分6000元,以此类推直到所有欠款偿还完毕,还款时长10个月到20个月不等。”调解员稍作思考后,提出了新的还款方案,并制作了详细的还款计划表。 “这样好,有了还款计划表,我们心里也踏实多了!”经过一番解释,双方都认可了该调解方案。 调解员还特意叮嘱刘某,“要按照约定支付工资,若有一期款项未还,剩余欠款视为全部到期,任何一个快递员都可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最后,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并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法院审查后依法作出了司法确认。 河婆法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如我在诉”意识办好每一起案件,通过“专业调解+司法确认”解纷机制,努力将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在诉前。近三年,河婆法庭共新收各类民商事案件1551件,平均每年下降7.75%;受理诉前调解案件828件,调解成功案件594件。 乡镇法官“下乡入村”延伸服务 “谢谢你们亲自上门为我调解案件,接下来我能安心工作了。”在揭西县五经富镇某村,因工作原因不便到法庭调解的当事人邓女士对河婆法庭上门调解的举措连连点赞。 原来,刘先生将邓女士诉至河婆法庭,请求偿还借款4万元及利息。经研判案情,法官认为诉前调解是化解该案矛盾纠纷的最优办法。 河婆法庭调解员遂多次与邓女士联系,得知其刚摔伤了腰无法工作,直至近期才找到这份保姆工作,现在没有能力一次性还清借款,希望能与原告协商分期还款并减免利息。同时,邓女士反映自己的工作是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人,无法离开五经富镇到法庭进行调解。 综合考虑到邓女士的难处及双方当事人年龄较大较难采用“线上调解”的方式,调解员决定到邓女士工作地点附近“上门调解”。经过调解员一番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最终原告同意被告分期归还4万元本金,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 近年来,为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司法温度,河婆法庭两名法官均下沉至街道,每月定期到河婆街道开展驻点,主动延伸巡回审判、上门调解、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等司法服务,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助力揭西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 “面对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我们要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力所能及地为群众提供诉讼便利,用心用情用力回应群众所需。”河婆法庭庭长陈玉娜如是表示。 【采写】林昭仪 侯林睿
-
上一篇
-
下一篇